当曾经的“学霸儿子”突然偷钱充值游戏、厌学躺平,甚至用“假抑郁”逃避学校,你会如何应对?
刘女士,一位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和心理咨询师证的母亲,在面对儿子的成长问题时,却一度束手无策,甚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。
从小成绩优异,考上了重点私立中学的男孩,在初二那年突然变了——沉迷手机,偷拿家中近3000元充值游戏币,成绩下滑,学习逐渐躺平,高一更是以“中度抑郁”为由休学在家。
面对儿子的种种“叛逆”行为,就算手持双证,刘女士也陷入了打骂、摔手机的恶性循环。
“我不能让儿子就这样毁了。”刘女士说。
为了改变现状,刘女士来到了兴智学习。学习后,她明白了孩子“叛逆”背后的原因,看到了自己曾经教育方式的问题所在,懂得了尊重、无条件支持孩子的重要性。如今,孩子成功的回到了学校,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,与母亲、妹妹成为了好伙伴,一切都在超好的方向发展。
刘女士说:“学习家庭教育后,我才发现,真正需要改变的,从来不是孩子。”
以下内容为刘女士的自述,经本人同意后整理发布。
来源 | 刘女士采访录音
图片 | 刘女士本人提供
发布 | 内容经由本人同意
1、把手机摔了五个,也摔不回那个听话的孩子
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大儿子17岁,小女儿9岁。
大儿子从小便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,是人人称赞的“学霸”,小学名列前茅,小升初更是考进了邯郸重点私立初中。
我和很多“鸡娃”妈妈一样,信奉“高压出成绩”。他的周末被各种辅导班填满,练字、口才一样不落。我对他的要求近乎苛刻:考了98分,我会追问剩下2分丢在哪里。
我以为铺好了通往成功的“康庄大道”,他只需按部就班。
但初二,一切都发生了变化。先是成绩下滑,接着是偷偷玩手机、甚至偷拿家里钱充值游戏。
刘女士与儿子女儿合照
有天晚上我查手机账单,发现银行卡少了近 3000 块,最终追查到是儿子偷偷给《火影忍者》游戏充值了。那一刻我彻底崩溃,歇斯底里地和他争吵,他爸爸动手打了他。我本以为打一顿孩子就能变好,可打完后,他只是消停了一周,又开始偷偷玩手机。
为了“挽救”他,我们把他转到舅舅任教的另一所私立学校。想着有舅舅的监督,孩子应该能慢慢变好。没想到他在新学校依然状况不断:偷拿同学书本、上课睡觉,舅舅三天两头接到同学告状。
刘女士照片
无奈之下,又转回了县里的公立初中。环境的频繁变动,加上青春期叛逆,孩子状态越来越差。
压垮这个家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我和他爸爸的婚姻出现问题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儿子彻底躺平了,整个初三,他几乎放弃了学习。
每周五回家就想方设法和我吵架,只为了能在周末玩手机。我发现,只要我管他,他就用对抗来回应,他一对抗,我也会变得偏激,前前后后摔过他五个手机。我们的关系像拉紧的弓弦,一触即发。
2、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,却依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
虽然手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和心理咨询师证,但我发现,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,我依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。
中考,儿子以5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,在他自己的选择下,上了一所普通高中。
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融洽的同学关系,他开始频繁请假,不愿去学校。
有一次周日下午该返校,他迟迟不动。周一早上,爸爸送他到校门口,他突然说:“你要是我亲爹,就带我去看病,我有病!”在医院,一份“中度焦虑、中度抑郁”的诊断报告被开了出来。
兴智老师指导刘女士
那天晚上我去接他,他一上车就带着某种挑衅说:“你不是说谁抑郁我都不会抑郁吗?” 看着那份报告,我异常冷静:“你能骗过你爸、骗过医生、骗过所有人,但你骗不了我。我知道你有能力把测试做成这样。”
其实在儿子上初中的时候,我就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和心理咨询师证,那时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,我想着万一能用上呢。但最终孩子依旧走上了厌学的道路,而拥有双证的我,对此无能为力。
刘女士与儿子女儿合照
后来,为了请假不去学校,他故意摔跤,甚至有一次他将健身的吊环勒在自己脖子上,并晕倒在地。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孩子可能真的出了“问题”,我眼中的“叛逆”,可能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,而我对孩子的不信任,也让他彻底崩溃。
担心孩子再次做出不可挽回的事,我们帮他请了111天的长假。
3、从“母老虎”到“好伙伴”,我用三步重建亲子关系
那段时间,我像无头苍蝇。拜佛求神、网上搜寻、找朋友倾诉。
看了很多教育机构,最终因为兴智的系统全面的课程服务,正规的资质,负责任的指导老师,我选择进入了兴智学习,开始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日子。
第一步:放下 “改造” 孩子的念头,先与丈夫和解
刚进入兴智学习的时候,我成了一个“听话的学生”。 认真完成作业,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。
真正的转折点,是一场线下课。 它像一把钥匙,捅开了我心中关于夫妻关系的巨大心结,我才真正意识到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。
老师说:“孩子和爸爸关系不好,是因为他在替你鸣不平,觉得你在婚姻里受了委屈。” 这句话点醒了我,他觉得妈妈为家付出一切却受尽委屈,他用自己的叛逆和疏远,表达着对父亲的不满和对我的“保护”。
兴智老师支持刘女士
为了让我跟丈夫的关系不影响到孩子,回家后,我不再执着于对抗,开始尝试与丈夫和解。我放下了对他的挑剔,试着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:他做生意忙碌,虽不懂表达爱,却也在努力支撑家庭。当我不再当着孩子的面指责他,甚至主动肯定他“把家里的车保养得很好”“给老人买东西很上心”时,我们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少,甚至能平静地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了。
刘女士照片
有天我特意跟孩子说:“妈妈和爸爸的事,我已经决定放下了。作为当事人,我都选择释怀了,你还有啥放不下的呢?” 孩子听完没说话,但后来我发现,他开始主动跟爸爸打招呼了 —— 虽然还是会因为小事拌嘴,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水火不容。
现在,我们家的氛围越来越轻松。我和丈夫的关系缓和后,孩子也渐渐放下了对父亲的抵触。
刘女士照片
第二步:看从 “控制” 到 “合作”,把亲子关系变成 “战友”
我带孩子一起上了兴智的亲子课程,起初,儿子极度抗拒,甚至扬言“退钱,不上”。僵持中,他赌气说:“你能抢到麦(发言)我就上!”
当时的我,为了孩子,我拼了。我抢到了麦,我俩一起做了自我介绍,没想到,儿子自我介绍完,像是瞬间“打开”了!课上他变得非常积极主动,积极竞选小组长,热情参与活动。更让我震撼的是,在专业导师营造的接纳、认可的环境中,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儿子被自己长久忽视的闪光点:他的善良、大爱、肯付出! 这与家里那个“躺平”、冷漠的少年判若两人!
孩子与兴智导师合照
结营时,他甚至“叫板”兴智督导:“你记得,我总有一天也会考心理咨询师证,来兴智上班,我要来抢你饭碗!”
亲子营的经历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过去只盯着“2分缺失”、无视“98分优秀”的教育盲区。兴智老师那句“你以前只看到了他的缺点,想要让他按照你铺设的路去走,却忽略了真实的他”深深烙印在我心里。
刘女士向兴智老师反馈
回家后,我扔掉了“母老虎”的面具,变成了儿子口中 “又菜又爱玩” 的妈妈。现在的我,会陪他玩我不擅长的游戏,会在他“教学”时笨拙尝试,会分享彼此的见闻。他不再躲着我,反而会主动邀请:“老刘,来玩这个!”我俩从剑拔弩张到能像朋友般的嬉笑打闹。
刘女士向兴智老师反馈
第三步:给孩子试错的空间,相信他能找到自己的路
从亲子营回来后,儿子主动提出了复学,为了尊重他,我们一起商量他想要做什么,想要学什么都是他说了算。
他很惊讶,问“真的能我自己选择吗?”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,他思考了一下,说想学电竞。
如果是以前的我,这两个字必定让我暴跳如雷、断然否决。但此刻,我想到了兴智老师说要要尊重孩子的选择,给他们试错的机会,也想起亲子营里那个有想法、有目标的少年。
刘女士儿子上兴智线下课照片
我没有立刻反对,而是坦诚交流:
1、摆明认知:“妈妈这代人眼里的电竞,就是打游戏,吃青春饭,成功者凤毛麟角。”
2、探讨可能:“如果你真能在这条路上成功,那确实不亚于考上清华北大。但你想过吗,如果做不了职业选手,你能做什么?”
3、寻求专业意见: 我建议他:“不妨听听兴智老师的建议?” 儿子主动给亲子营老师发了信息,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对电竞行业的了解和规划。老师的回复很开明:“既然你思路这么清晰,那就朝目标努力吧!”
兴智老师指导刘女士
带着这份尊重与开放的态度,我们全家去了一家电竞学校考察。学校明确告知:学电竞需通过测试,通不过就不能学。
我问他:“如果测试不过,你考虑学什么?” 他答:“动画动漫,AI。”考察结束,儿子眼神坚定:“我就要学电竞!”我和丈夫相视一眼,问他:“确定了?”“确定!”
当丈夫说出“好,交学费”的那一刻,我看到儿子眼中久违的光亮。 他不再是那个被强行塞进“模具”的失败品,他的人生方向盘,第一次真正握在了自己手里。
刘女士向兴智老师反馈
现在,他在电竞学校与步入正轨,过得很开心,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,状态开朗了许多。
每周200块生活费他能有结余存下,零花钱放在抽屉里存了下来,那个曾经偷拿钱充游戏、花钱如流水的孩子,学会了自我管理。
刘女士与儿子女儿合照
编者有话说:
看完刘女士的故事,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为之动容,它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许多家庭的教养模式:总是执着于让孩子“走正道”。
因为我们害怕不确定性,害怕孩子走弯路。但刘女士的故事告诉我们:所谓的“正道”,从来不是父母设定的路线,而是孩子内心真正热爱的方向。
当我们放下“为你好”的控制欲,学会倾听和尊重,就会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可能。就像刘女士说的:“现在我不再担心他考不上好大学,只要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,并且为之努力,这就是最好的成长。”
教育的本质,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,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当我们学会放手,给孩子试错的空间,信任他们的选择,就会发现: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,更懂得如何走自己的路。
闭上嘴,抬起腿,走好自己的人生路,演示给孩子看,这便是最好的教育。只有我们终身学习,不断成长,才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领路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