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千个人中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这句话在孩子和父母身上同样适用。
孩子出现问题时,很多父母只看到了错误,却从不在意问题背后的原因,所以亲子间容易产生分歧,因为视角的不同出现误解。
今天要分享的故事,就是因为妈妈和孩子缺少沟通,导致亲子关系破裂;孩子因此产生抗拒,出现厌学、沉迷手机游戏等问题。
通过学习,妈妈现在不仅懂得换位思考,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,也明白了,原来在自己心里“不懂事、顽劣、只顾玩手机的熊孩子”,其实是非常懂事,非常爱护家人的可爱男孩。
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?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妈妈和孩子的分享吧!
(以下内容均为第一人称视角,已经过本人同意)
01妈妈视角:
“看着青春期的儿子,我焦虑到睡不着觉”
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,可能别人一听到男孩就头疼得不得了,更何况是两个。
我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比较听话,可当大儿子到初三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
他在家就知道抱着手机打游戏,写作业也不积极,学习成绩更是非常不稳定。
(张女士照片)
眼看着中考将至,我和丈夫都着急得不得了,可孩子每次听到我们的“说教”就是一脸嫌弃,能躲就躲。
丈夫又是个急脾气,看到孩子这样就是打骂,导致孩子对他的印象很差,每次说话没几句就会争执起来。
现在孩子也长大了,很多次吵架我都害怕他们会有些激烈的肢体动作,所以每次我都会走开,尽量不参与进去,不然帮谁都不对。
因此我选择跳出他们的矛盾圈,解决完之后我再看情况沟通。
原本我以为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来说会更合适,但没想到反而让情况越来越严重了。
有一天晚上,孩子正玩着手机,眼看就到10点休息,丈夫就去叫孩子放下手机,回房睡觉。
可孩子说打完这一把,马上就去,丈夫脾气很着急,听到孩子这样说直接就上前抢过手机,扔在地上砸掉了。还一直责骂他不听话,到点了还不放手机。
孩子见状愣了一下,转而立马声嘶力竭喊道:“你凭什么把我手机砸了!”丈夫看见孩子这幅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气急败坏之下便伸手打了孩子,好在孩子跑出去了,这才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这件事发生的时候,我依旧是秉持着之前的处理方式:“旁观”。
可之后我再想去和孩子解释丈夫的做法,以及我们对他的教育想法时,孩子就已经躲在屋子里不肯出来了。
(张女士与丈夫合照)
之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都是不交流,不出房门,不愿和我们一起吃饭。只是偶尔一两次同桌,或者是自己晚上饿得不行出来找吃的。后来更是直接演变成闭门不理,还不愿出门上学。
看到孩子这样,我焦虑得不得了,不知道该怎么办,眼看离中考就剩最后100天,又着急又无助,心里就在想“为什么好好的孩子会变成这样,会变得这么不上进,不懂事呢?”
“原来,我从来都没真正懂过孩子”
自从孩子厌学之后,我开始四处找办法帮孩子走出厌学困境、解决亲子矛盾,所以我来到了兴智。
来学习无疑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,因为在学习之前,我始终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,错的从来都不是我。
但现在我才明白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,都在提醒我教育方式有问题。
就像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样,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他的感受,总是对他的行为进行说教,他做什么事情都会被我评价,或是打骂。这样教育环境下的孩子,怎么会好呢?
(张女士与两个孩子合照)
在兴智学习之后,指导师一步步引导我回看孩子的成长过程,非常耐心地一点点帮我剖析孩子的每次行为,我才幡然醒悟,原来错的一直都是我们,孩子已经非常好了,只是我没看到。
后来,我开始慢慢学着回头去看孩子,观察他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,也学会用“无条件的爱”、“一致性沟通”去和孩子相处。
比如在孩子说不想吃饭的时候、玩手机游戏的时候,不打扰,也不责怪,给予孩子空间和尊重,让他自己做出选择,如果饿了他就会求助我,发脾气不耐烦我也会接受。
(张女士的学习成果)
临近中考时,我也是和丈夫一直鼓励他,就是想告诉孩子“尽管往前跑,结果怎么样都没关系”,最重要的是不想孩子留下遗憾,我知道他学习的时候很认真,要不是因为闹别扭,肯定不会厌学的。
后来孩子参加了考试,虽然现在只能报考职高,我们也心满意足,尊重孩子的选择。
现在孩子有什么想法都会主动和我们说,和爸爸的关系也没有以前那个僵硬,会主动叫爸爸带他出门吃宵夜,这在以前是从来不会发生的。
而我的情绪也因为学习“平心静气”慢慢平和,脾气也能很好的控制,不仅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,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到丈夫,家庭氛围越来越美好。
这次分享,小编分别采访了妈妈和孩子,发现在他们的眼中,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完全不同。
问题发生时,爸妈想要的是孩子能够懂事,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;而孩子想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,因此往往会因为视角不同产生误解。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孩子的心声,看看在他心里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?
02孩子视角:
“我觉得,妈妈当时完全就是在看戏”
从小到大我对爸爸的印象都很差,不仅是因为他对我的教育方式非打即骂,更多的是我总觉得他偏心。
弟弟只比我小两岁,但爸妈对他总是很宽容。每次有什么小事情,爸妈总是第一个骂我;和弟弟一起犯错,爸妈也总是第一个打我。有时候明明不是我的错,都会因为我是哥哥骂我一顿。
我也反抗过,跟爸妈控诉说“为什么每次打的都是我?”他们统一回复“因为你是哥哥”。
(张女士与大儿子合照)
因为我是哥哥,很多道理其实我也明白,所以我只是把这份心思放在心里,不去争辩。
可爸妈又开始因为手机的问题,一直管教打骂。其实我玩手机只是和同学聊天,偶尔打打游戏,并没有很上瘾,可在爸妈眼里,抱着手机就是犯错,所以我们总会争吵。
有一天,我和同学在联机最后一把游戏,眼瞅着到了睡觉交手机的时间,但我这把还没有结束,我就央求着打完这局就好,想着耍耍赖皮就过去了。
没想法,爸爸突然悄无声息走到我跟前,伸手就把手机砸掉了......
看着手机破裂的屏幕,我愣住了,立马委屈地哭喊出来“你凭什么把我手机砸了!”
争吵过程中爸爸气急之下伸手就要打我,这时我把眼神投向了妈妈,祈祷她能帮我说句话,可是她并没有,完全是默不作声,甚至还走开了。
这在我眼里,当时的她仿佛就是在“看戏”。
爸爸看我一脸不服气,一直在责骂我,巴掌也眼瞅着要落在身上,于是我赶紧跑掉了。
那次争吵之后我就一直躲在房间,不愿出来,他们叫我吃饭我也是敷衍着说“等一下”,其实就是不愿看见他们。
后来连带着学也不想上,最后倒计时100天的时候,我就整天躺在家里睡觉,以此来表示我的不满。
因为我知道,他们只会打我骂我,不会在乎我的想法,也不会在乎我难不难过。
“7月24日这天之后,妈妈就像是变了一个人”
妈妈在我眼里一直都喜欢说教,从小到大,我做什么事情都要评价一下。以前我总会觉得很厌烦,所以心里一直是抗拒的。
后来妈妈变了。她告诉我自己在学习家庭教育,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,我很惊喜,但没有表现出来,因为我觉得她学不出什么。
(张女士与小儿子合照)
直到7月24日她从南昌回来之后,就像是变了一个人,变得很会说话,很会夸奖鼓励我。
“哎呀,儿子很棒,都会做家务了。”以前我做卫生的时候,妈妈只是偶尔会提两句,而现在经常会夸。她的脾气也好了很多,以前的她一直都是很不耐烦,尤其是她有事的时候。
比如她在工作的话,一直叫她就会恼火,会很大声的骂我“喊什么,没见我在忙吗?有什么事非得现在说!”
现在对手机的问题也不会强制,更不会责骂抱怨,而是说“手机在你手上,要自己把控时间,不要影响身体。”如果我玩手机到很晚的话,她也会温柔地说“小心身体,记得早点休息。”
如果是以前就会直接打骂,一点辩解的机会都没有。
爸爸也变了,不再像以前那样打骂我,现在虽然还是说教,但是我能感觉到对我的态度变了。
(张女士学习后改变自己、影响家庭)
看到爸妈的改变,我知道他们是很爱我的,所以我慢慢尝试着跟他们说自己内心的想法,聊学校的生活,和朋友之间的趣事。
久而久之,我发现我对他们并不抵抗,只是因为以前沟通太少,我不理解他们,他们也不懂我,才会出现这些矛盾。
我现在觉得,妈妈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,因为她让我们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了。
(张女士照片)
后记:
“父母对了,孩子就对了。”
只有当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发生改变,孩子的成长环境才能有所改变,才能看到到矛盾、冲突、争吵之外的理解、尊重、关爱。
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,都能在问题发生时及时沟通,不要因为误解造成“亲子关系疏离”,影响我们的家庭收获幸福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