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社会,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,就是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了。
但是,由于父母一辈本身没有进行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,他们只能沿用上一辈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这也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,让家长们头疼不已。
来到兴智寻求帮助的父母,家庭情况各异,孩子的成长问题也多种多样。
我们会定期从兴智学员中邀请一些人来分享他们的学习过程,在他们身上,你也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他们曾经犯过的错,你是否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?
经过学习之后,他们的家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他们是如何作出调整和转变的?
希望兴智家人们的分享,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反思和启发。
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分享学员是来自四川成都的杨女士。
杨女士有一个儿子正在读高三,困扰她的问题主要有两个:
一是儿子沉迷于打游戏,把游戏看的比学习还重;
二是儿子拒绝和父母沟通,每天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
沟通问题
杨女士的儿子从初中开始不喜欢跟大人交流,到高中时基本是零沟通的状态,每天回到家里就把房门关上。
指导师了解后发现,杨女士和丈夫的工作都非常忙,孩子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的。
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,陪伴儿子的时间非常少。仅有的相处时间里,也没有去做些什么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,反而经常否定、指责孩子。
杨女士和丈夫
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现象:
父母本身是在被否定被指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了,早已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,所以意识不到这些话对孩子的伤害。
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反抗时,他们还一头雾水,不知道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。
在他们看来,孩子做的好是应该的,不用特意去提起,更不会夸赞。
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,他们就会立即指出来,甚至责骂。
父母的初衷其实充满善意,希望帮助孩子改正做得不好的地方,变得更优秀。只是这些好心,对孩子来说是另一番感受。
“我现在才知道,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感受。”杨女士说。
游戏问题
网络时代,孩子完全不玩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但是玩游戏和沉迷游戏是两回事,孩子最终走上哪条路,跟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密不可分。
杨女士的儿子刚开始玩游戏时,他们会跟儿子约定玩的时间,但也仅限于约定。
当约定的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之后,孩子不愿意停下手里的游戏,他们也就听之任之。
父母每一次的退让,都是在告诉孩子一件事:我的底线是可以突破的。
孩子清楚地知道这一点,所以他们不仅不会把和父母的约定放在心上,还会一次又一次突破界限。
孩子的自制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,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,是很难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的。
而且杨女士的儿子长期生活在被打压被否定的语言环境里,游戏可以带他暂时逃离现实世界。
父母能做的很多
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,许多父母都会说:“能做的我都做了,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了。”
父母感到无计可施,是因为他们把目光都放在了孩子身上,拿孩子没办法了。
当父母学会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时,就会发现,父母能做的其实很多。
多鼓励多夸孩子
杨女士说,以前虽然也能看到一些孩子的优点,但是从不会特意去说孩子哪里做的好。
现在她每天都会去留意儿子做的好的地方,随口一说就能说出儿子的很多个优点。
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,对父母来说是一项需要锻炼的能力。
当你拥有了这项能力,孩子至少不会反感跟你说话,因为人都是喜欢听赞美的。
生活中能被认可获得满足感时,孩子对游戏的依赖程度也会相对减轻。
杨女士和儿子
除此之外,父母和孩子沟通也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,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沟通的。
孩子的情绪明显不好时,如果还去跟他讲道理,非但解决不了问题,还可能让孩子感觉你唠叨。
被儿子拒之门外之后,杨女士都是挑儿子心情好时去跟他聊天,也不会一直说个不停。
和以前零沟通时的紧张关系相比,她和儿子的关系改善了不少,这也让她觉得生活轻松了很多。
右二杨女士
底线问题不可妥协
无规矩不成方圆,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“规则”二字。
制定规则并不难,难的是实行。
当家长跟孩子一起约定了某些事情之后,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遵守约定。
立场一定要坚定,当然,态度要温和一些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孩子意识到,爸爸妈妈的底线是不能突破的,他们会更清楚自己的行为需要在什么界限内。
如果父母做不到有原则,那孩子就会一次又一次越过父母设定的界线,直到父母觉得难以接受的程度。
和指导师沟通
敢于突破自己
学习之后,杨女士有个非常大的感悟:要改变别人是很难的,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。
人和人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,当你无法改变孩子或是其他家人时,可以先改变一下自己,你的改变一定会影响到他们。
这一年的时间里,杨女士学习新的沟通方式,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,不断练习嘉许老公和儿子……
当注意力都在自己能影响的事情上时,她发现自己的能量原来可以这么大:
以前和老公总是互相否定谁也不开心,现在老公给她竖大拇指了!
和儿子关系亲近了不少,现在他也不怎么打游戏了。
杨女士说:“我是个学习吸收比较慢的人,不像别人一学就会。但是我能够坚持,现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儿子的责任心这一块我感觉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,但是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右二杨女士
后记:
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能够反映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。同样,别的父母也是一面镜子,可以让我们去审视自己不足的地方。
非常感谢每一个为我们做案例分享的家长,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你们看到自己在教育上的不足,也可以学习你们的教子经验。